在社会治理的工作中,邪教问题如同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侵蚀着社会肌体的健康,对其个人和家庭的伤害也是不可低估的。近年来,紫金街道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情感唤醒、社会支持与持续关怀的“三部曲”,成功帮助众多误入歧途者重返正常生活轨道。这一实践不仅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智慧光芒,更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对抗精神控制最有力的武器,不是简单的批判与隔离,而是重建人与家庭、社区之间那割舍不断的情感纽带。
许多邪教受害者往往心理压力过大而无法融入正常社会生活,这也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邪教组织的影响,甚至重新陷入被洗脑的境地,因此,做好使他们从思想精神上彻底和邪教思想决裂的工作,帮助误入歧途的群众回归正常生活,乃是务本之源。
一、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实施精准帮扶
针对丽水市莲都区紫金街道(以下简称紫金街道)邪教人员於某某个案的特殊性,紫金街道组建了由街道联村班子、社区工作者、司法干警和专业心理咨询师构成的联合帮扶小组。为拉近与邪教人员之间的距离,工作小组在有关地区开展实地走访,采取"面对面、心贴心"的工作方式,深入了解其家庭生活状况。在交流过程中,帮扶小组注重运用"共情式沟通"技巧,通过关心其孙辈成长、讨论家庭琐事等话题,逐步建立信任关系,逐渐消除不良的抵触情绪,主动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在沟通过程中,帮扶小组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耐心倾听其诉求,详细了解其家庭生活状况及思想动态,向其阐明邪教的危害性,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针对其子女经营的小型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发展困境,帮扶小组主动对接当地工商部门,提供电商运营培训和经营政策指导,切实解决实际困难。这种将思想引导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让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从而进一步摆脱邪教思想的束缚,有效提升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体现了基层治理的细致与温度。
二、构建节假日跟踪帮扶体系,强化持续关怀
劝归工作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社会支持系统重建工程。紫金街道有效利用其节假日返乡探亲的契机,制定了系统的跟踪帮扶计划。一方面,邀请其参加社区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如端午粽艺展示、重阳敬老活动等,在温馨祥和的氛围中重建社会联结;另一方面,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定期访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逐步解构错误认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街道创新采用“同伴教育”模式,组织已成功转化的案例当事人与其交流心得,这种“以案说法”的方式产生了显著的示范效应。通过持续性的关怀介入,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价值观的重构。这种分层递进的干预策略,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常见的“硬性切割”带来的心理反弹。人的思想转变需要社会关系的温床,只有在被接纳、被理解的安全感中,才可能发生真正的价值观重构。
三、完善长效保障机制,促进社会融入
让迷途者永久回归正常生活,需要构建长期可持续的关怀机制。为确保帮扶成效的持续性,紫金街道建立了完善的跟踪回访制度。建立了个性化的帮扶档案,详细记录思想动态、家庭关系、社会参与等二十余项指标。同时,积极创造社会参与机会,吸纳其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在邻里互助、文明宣传等活动中重获社会认同。曾深陷邪教组织十余年的王某,如今已成为反邪教宣传骨干,她深有感触:“街道、社区没有把我当‘病人’或‘异类’,而是给了我帮助他人的机会,这让我找回了尊严。”这种“赋能式”的回归路径,不仅帮助其彻底摆脱了邪教影响,更实现了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角色转变,彰显了社会治理的人本理念。
社会治理工作中,基层工作者以温情与智慧为谱,奏响了一曲曲现实版的“归途之歌”。於某某个案的成功转化充分证明,有效的社会治理应当建立在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的基础之上。紫金街道的工作实践表明,通过构建跨区域协作机制、实施持续性跟踪帮扶、创造社会参与机会等系统性举措,能够有效帮助特殊群体重建社会联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这一经验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只有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思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涉邪人员回归正常社会生活这一难题。(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紫金街道副书记 政法委员 张俊峰)
编辑:亚亚
终审: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