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讲话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夯实内蒙古边境旗市反邪教防线,防范邪教向内蒙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渗透,2023年6月至11月,内蒙古自治区反邪教协会组织全区边境盟市、旗市开展了“筑牢北疆反邪防线 反邪教警示宣传进边关”主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活动主线和根本任务,贴近基层,贴近群众,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反邪教警示宣传“进边关”活动提质增效。
一、做到“三个到位”,确保“进边关”活动有方向
为使反邪教警示宣传“进边关”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自治区反邪教协会积极协调、科学运作,力求在组织上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精心统筹安排。按照“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总体要求,自治区反邪教协会起草了《筑牢北疆反邪防线 反邪教警示宣传“进边关”活动方案》,并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文件下发全区7个边境盟市,19个边境旗市。各地结合实际,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政治责任,抽调精干力量开展了有特色、有深度的警示宣传“进边关”活动。
二是动员部署到位,形成反邪合力。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伟东同志做出批示,要求高质量开展好此次活动。各边境盟市聚焦边境宣传重点,强化责任目标、细化宣传办法,结合实际制定了各地《宣传活动方案》,充分发挥反邪教协会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优势,深入开展反邪教巡回宣讲、反邪教干部能力素质培训、送反邪教宣传资料进边关、反邪教警示宣传“六进”活动,确保反邪教警示宣传“进边关”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监督检查到位,确保活动质效。活动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分管领导带队,先后深入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等边境盟市、旗市进行督导。督促相关地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整合资源力量,加强部门联动,联合海关、边防检查站、口岸办、当地驻军、派出所等单位共同开展活动,确保反邪教警示宣传“进边关”活动走深走实取得实效,提升边疆地区邪教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自治区反邪教协会还定期通报各地进展情况,督促进展滞后地区进行整改。
二、突出“五个加强”,确保“进边关”活动有亮点
全区各边境盟市、旗市反邪教协会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完善、会员众多、智力密集等优势,广泛发动广大反邪教志愿者参与,把反邪教警示宣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切实增强各族群众识邪防邪能力,厚积内蒙古边境地区反邪教社会土壤。
(一)加强风险排查,严防邪教组织发展渗透。反邪教警示宣传“进边关”活动开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反邪教协会充分调动边境地区各级组织,对境外国家、外省毗邻地区和本地邪教组织活动发展渗透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和邪教风险隐患大排查工作。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等地凝聚党政军警民企“六位一体”联防联控合力,加强情报信息搜集预警,全面掌握邪教组织和其它非法宗教组织活动情况,持续关注境外宗教组织渗透传教情况,加强对蒙古国涉华宗教组织渗透活动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全区19个边境旗市均组织苏木镇、边境管理大队联合开展边境地区清理整顿专项行动,积极动员包村干部、嘎查村两委成员、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和网格员队伍,深入嘎查(社区)、企业,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走访排查,对辖区农牧民、流动商贩、务工人员等全部登记造册,对群众宗教信仰、邪教渗透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结合专项行动开展排查58次,全区各边境地区发现涉邪教风险隐患问题线索13条。
(二)加强警示宣传,深入开展反邪教“六进”活动。一是进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反邪教协会深入边境盟市、旗市,开展反邪教专题宣讲活动21次。各边境旗市组织当地党政机关、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党员干部参观反邪教警示教育展厅,观看《正道—党员干部反邪教警示教育专题片》,有效提高了边境地区党员干部做好反邪教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兴安盟、二连浩特市举办政法系统反邪教知识竞赛,提升政法干警和政法委员反邪识邪辩邪能力。二是进牧区。阿拉善右旗、东乌穆珠沁旗等地反邪教志愿者,入户为农牧民宣讲如何防范邪教等知识;包头市达茂旗利用“马背宣讲小分队”深入偏远牧区牧民家中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打通草原反邪宣传“最后一公里”。三是进学校。四子王旗、达茂旗、二连浩特市等地结合开学之际,通过反邪教知识讲座、制作手抄报、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邪教组织的识别和抵制能力。四是进军营。满洲里市、苏尼特右旗、乌拉特中旗等地向部队官兵们宣传反邪教知识,增强了部队官兵的政治安全及法律意识。阿拉善盟邀请乌兰牧骑到银根边境派出所和戍边夫妻警务室,为30余名戍边牧民、边防民警、退役军人送去精彩的反邪教文化演出。五是进蒙古包。包头市达茂旗满都拉、查干哈达、巴音花3个边境苏木镇、5个抵边嘎查充分调动35户党员中心户,以35顶“红色蒙古包”为依托,开展蒙汉双语宣讲活动,将反邪知识送到牧民家门口。六是进宗教场所。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巴彦淖尔市组建反邪教警示教育宣讲团,先后深入边境苏木、嘎查宗教场所,开展专题反邪教宣讲16场次。
(三)加强阵地建设,打造“四个一”反邪教宣传品牌。内蒙古边境地区存在交通不便、人员分散等情况,为提高反邪教警示宣传的覆盖面和知晓率,各边境地区着力打造“一个旗市一个警示宣讲团、一个苏木镇一支志愿者队伍、一个嘎查村一个宣传专栏、一个边防派出所一名义务宣传员”“四个一”宣传品牌,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等地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反邪教警示宣传“进边关”宣讲团,深入开展“六进”专题宣讲活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等地的边境苏木镇、嘎查村全部建立了警示宣传“进边关”志愿者队伍和边防派出所义务宣传员,将反邪教知识送到边境一线、送到牧民手中。满洲里市建成中俄蒙反邪教宣传主题文化公园,做到反邪教警示宣传教育与服务群众有机融合,实现反邪教警示宣传教育与群众“零距离”。各边境苏木镇、嘎查村充分运用社区文化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等场所,设置活动展板、LED大屏,打造“一室一墙一窗一屏”反邪教宣传阵地105处,及时更新反邪教“一墙一橱窗”宣传栏56处。
(四)加强教育帮扶,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针对边境地区蒙古族群众多和基层协会、边防派出所反邪教宣传资料紧缺等情况,自治区反邪教协会印制了蒙汉语《正道—党员干部反邪教警示教育专题片》《归途—农牧民反邪教警示教育专题片》6000碟和《揭批邪教“全能神”》《“三赎基督”信不得》蒙汉文宣传册40000册、《草原无邪君》漫画小人书5000册、《欺世害人的邪教头目(挂图)》10000张,下发边境盟市、旗市、苏木乡镇反邪教协会和出入境口岸、边防派出所等单位,供边境地区开展反邪教警示宣传活动使用。各边境旗市为吸引群众学习反邪教知识,提升宣传效果,制作了反邪教宣传展板、宣传资料,定制了印有举报电话和反邪教知识的圆珠笔、坐垫、围裙、水杯、果皮刀、毛巾等宣传小礼品,发给边境牧区、农区、城镇居民、学生和企业职工,累计教育群众26万余人。
(五)加强干部培训,打造强有力的边关反邪教队伍。为发挥协会人才优势,内蒙古自治区反邪教协会组织开展了全区反邪教干部“素质能力大提升工程”。自治区反邪教协会先后为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等6个盟市、13个旗区反邪教干部能力提升班授课。全区边境盟市、旗市结合“基层建设提升年”,共举办反邪教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32场,培训反邪教干部、网格员、基层干部2875人次,边境地区反邪教干部能力素质明显提高。
三、力求“三个提高”,确保“进边关”活动有成效
全区“筑牢北疆反邪防线 反邪教警示宣传进边关”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反邪教警示宣传活动553场次,发放宣传材料近18万余份,受教育群众23.6万余人,活动覆盖范围广、针对性强、警示宣传成效显著。
一是提高了党员干部反邪教工作“六种”能力。通过此次反邪教警示宣传“进边关”活动,提高了边境地区党员干部做好反邪教工作的政治自觉性,做好反邪教工作的宣传能力、发现能力、预警能力、研究能力、组织能力“五种能力”明显提升。各边境盟市、旗市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反邪教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强化了对边境地区邪教组织及其活动的有效监管和打击力度,活动期间,全区共破获邪教案件14起,有效遏制了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在边境地区的渗透活动。
二是提高了边境地区群众防范抵御邪教的能力。各地紧密把握边境地区邪教活动特点规律,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充分发挥反邪教警示宣传的政治性、时代性、群众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了对易受邪教拉拢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了边境地区党员干部、军警牧民、青少年学生、信教群众的识别防范邪教意识,有力遏制了邪教在我区边境地区蔓延渗透。
三是提高了内蒙古反邪教宣传工作的质效。全区反邪教警示宣传“进边关”活动开展以来,中央政法委新闻客户端、中国长安网、中国反邪教网和内蒙古政法、内蒙古长安网等新媒体平台,相继报道了自治区反邪教警示宣传“进边关”活动。内蒙古北疆风韵网站共刊发警示宣传“进边关”专题稿件210余篇,被中国反邪教网站,薄荷茶社网站和中国反邪教通讯等媒体采用反警示宣传“进边关”系列活动稿件53篇,受到中央政法委反邪教协调局和中国反邪教协会的充分肯定。
今后,内蒙古自治区反邪教协会将把反邪教警示宣传“进边关”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深入推进反邪教宣传教育“六进”活动,增强基层群体识别防范抵制邪教的意识和能力,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Jackingsoul
终审: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