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为何邪教组织“瞄准”部分农村作为重点发展区域
作者:曾云和 林伟武   来源:薄荷茶社   日期:2023-05-26
打印

邪教组织为何选择农村作为重点发展区域,而且频频将罪恶的魔爪伸向农村,蛊惑、诱骗群众参与邪教活动。单纯善良的农民朋友为何会轻易落入邪教圈套,甘愿受其控制难以自拔?一个人一旦接受了歪理邪说的宣传和洗脑,这些人就会成为邪教组织的忠实信徒。为此,农村是我们开展反邪教警示宣传教育前言阵地,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农民群体易受邪教蛊惑的原因,对于易受邪教诱惑人群进行甄别。走在邪教传播者的前面,用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和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防范邪教组织对易受诱惑人群的思想灌输,维持易受邪教诱惑的人群心理平衡,使易受诱惑人群始终保持适应当今社会要求的健康心理,不让他们受到邪教侵害。为此,笔者针对农村群众易受邪教蛊惑的状况、原因分析及研究来试图寻求遏止邪教组织在农村活动的对策。


一、农民群体易受邪教蛊惑的原因分析


我国大多数山区农村自然环境的特点,社会形态和习俗的差异,法律意识淡薄,文化层次低下,这些人群普遍易受邪教的蛊惑。所以邪教组织把发展势力目光盯向农村,农村成了邪教组织滋生、蔓延、渗透的重灾区。大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觉得邪教是一种精神信仰,是一种思想慰藉,是一种心理安慰,甚至是一种“精神掌控力”的体现。


(一)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导致思维认识模糊


当前留守在农村大多数群众是小学以下(文盲或半文盲)文化程度,由于文化水平低,真伪科学辨别能力差,什么叫科学,什么叫伪科学,他们一概不知,盲目地相信伪科学所宣扬的“有神论”和“宿命论”。如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人必须不断学习科学知识、不断进步才能够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而农村大多数的人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劳动及家庭负担繁重。从思想上根本没有再学习的理念,对新事物认识片面。他们除了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都较低之外,更加缺少科学文化修养,封建旧习俗浓厚。他们把人生用三个原则来衡量,有饭吃、有衣穿、传宗接代。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理解一般处在最肤浅的水平,对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解释往往表现得很片面,更谈不上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对科学宣传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如,我们到乡村宣传反邪教知识时,他们(她)却听不进去,而街头巷尾歪理邪说他们(她)倒洗耳恭听,“盲从”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丧失了自己的主见、原则、看法,对迷信的传播者盲目顺从或者对其所谓的经验或规则盲目认可。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失去了解释社会现象的主动权,更容易接受歪理邪说人说服和教育的影响,这些人很容易被邪教蒙骗。


(二)封建迷信根深蒂固,造成迷信者产生迷茫心理


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封建残余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清除的,目前农村中农民群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所谓的迷信是指人对所谓的“神灵”的崇拜心理坚定不移。这种潜在的思想意识,仍然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尤其是在文化落后的山区农村更为突出。当前农村的人们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教育较少,信息闭塞,对不良文化的抵抗力弱,有时无法通过自身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产生一种低水平的世俗信仰,由此烧香拜神等迷信活动便成为习俗。像“巫婆”、“神汉”、算命、看相、占卜、看风水等在村民大脑中已根深谛固。特别是女性群体,文化层次低下的女性更明显地出现封建迷信心理和行为,这些人寄望通过迷信来解决病痛折磨。迷信活动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在精神上得到安慰,焦虑得到缓解,身体机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使这些人更加依赖于各种形式的迷信活动为自己消灾祈福,容易发生“从众”。他们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或者“听听看看没有损失”的心理参加迷信活动。迷信愚昧是产生“神”“教”信徒的重要根源。“法轮功”邪教组织正是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将封建迷信以现代科学进行包装,成为现代迷信。而现代迷信具有较大的欺骗性和伪装性,披着科学的外衣更容易混淆人们的思想,即使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人有时也会上当受骗,更何况封建迷信思想比较浓厚而且受教育相对较少的农民了。


(三)贫富差距较大,导致易受邪教人群情感依赖


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落后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眼界的日益开阔,社会进步的思想的越来越多元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生活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财富的分配出现了不平衡,城乡居民之间贫富差距加大。特别是山区农村生产力相对比较落后,贫困群体相对较多,这些贫困人员中有的由于致富能力差,有的由于一些天灾人祸导致生活窘困。这些贫困人员的生活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极易被邪教组织利诱。而邪教组织往往会在这个时机,利用人们生活困难、需要帮助和看中实惠的现实情况,采取帮助生活困难的群众,资助小额生活费用,以小恩小惠笼络人等手段,投其所好,博得好感。这些人一旦被情感“锁定”,使一些困难群众难辨真伪而误入其圈套。一个人在人生遇到重大挫折或者生活面临特殊困境、精神极度空虚时情感上是最脆弱的,为了满足心理需求,希望寻找一种精神寄托,这时候他(她)会产生严重的情感依赖,想拼命抓住救命稻草。一些歪理邪说人员在这时候乘虚而入往往能取得他们意料中的宣传效果。


(四)弱势群体是邪教组织渗入的主要对象


1.长期抱病的群体极易受诱惑。追求健康、长寿是人们的普遍心愿,当前农村卫生医疗条件还是比较落后,缺医少药现象存在。一些体质较弱长年抱病的群体在得不到很好的治疗的情况下,正是迎合了群众企求身体健康和求医问药的心理,一些打着“治病救人”旗号的邪教组织就乘虚而入。这些邪教组织宣称,按照他们的要求修炼“功法治病”,有了病“不用去医院也能治病”,病会自动消失。通过散布“拒医不吃药”谎言,神化练功效果,诱骗患病信众盲目崇拜。深受病痛折磨的农民往往抱着到所谓“神灵”面前试一试的心态,糊里糊涂地参与了邪教活动。但被蒙蔽的群众认为自己要靠“信教”(邪教)才能治病,其实这只不过是邪教组织对他们“对症下药”的一种方式罢了。为了满足心理的需求,“病急乱投医”,将邪教当成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和困顿心灵的寄托。如患有重大疾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是致命的打击,对人的意志力的摧残也是毁灭性的。而这些患者及家属特别相信迷信,不相信科学,对一些夸张的迷信宣传,这些都是邪教组织的心理骗局。使这些患者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最容易上当受骗。


2.情感空虚的群体。邪教组织利用农村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情感空虚、社会“边缘化”、经济能力较差的弱点,以感同身受的姿态出现人们家中“讲经布道”,并且通过“嘘寒问暖”、送礼等小恩小惠让这些人觉得被关心关怀。同时利用一些子女在异地务工、经商,自己在农村生活,与子女在空间上的距离和观念上的差异,缺乏沟通、交流、陪伴,精神慰藉缺失,“爱与归属”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时传教人员的嘘寒问暖、假意关怀很容易使他们被诱惑。


3.生活工作中出现变故或不幸的人。如遭受灾害或意外,人身或财产受到严重侵害,精神受到强烈刺激,情绪低落的人;因失业、社会歧视、财产分割、拆迁等事件认为世事不公的人;家庭不和,出现感情危机的人。邪教组织根据发展对象特定的心理预期,创造相应情境,以友谊和家庭式的温暖和关爱,给予不幸的人关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未来幸福的空头承诺,使其安全、尊重、爱与归属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这些人最容易被邪教组织虚情假意蒙骗。


(五)性格内向的人群,缺乏交流与沟通


邪教组织把目标瞄准就是性格内向的人群,因性格内向的人具有明显的特征:谨慎,封闭,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悲伤,把事情全都埋在心中,很难表达自己想法,这些人比较容易相信别人。大部分参与邪教活动的男女都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就是内向、不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这种性格特征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缺少朋友,更不可能会有知心朋友,因而有苦无处诉,郁郁寡欢,一旦遇上邪教人员说一些体己的话,施一些小恩小惠,灌输一些邪教思想,就很难辨别是非,容易被蒙骗。二是寡言少语的人,一旦被邪教洗脑就很难走得出来,很难打开心灵,容易钻牛角尖,固执己见,给教育转化带来困难。因此,对这类参与邪教的农村群众教育挽救工作必须立足一个“早”字,早发现、早教育、早转化。


二、如何防范邪教组织在农村渗透的警示教育与对策


邪教作为当今人类社会的一颗精神毒瘤,具有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的特质,是人类的公敌。虽然科技在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但邪教在当代非但没有消亡,而是潜伏在社会当中。防控与打击邪教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共识,邪教不除,国无宁日,民无宁日,家无宁日。从历史以来,邪教问题上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顽固性。当今的邪教组织活动轨迹更加隐蔽,手段更加诡秘,骗局更加“高端”。要遏制农村地区邪教组织的活动和治理,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严厉打击邪教组织在农村的渗透,为我们今后主动出击,深挖农村邪教地下组织和骨干分子,实施坚决打击,提供政策导向;反邪教相关部门要实施专项治理,堵源头、断渠道、挖窝点、打网络,加大宣传教育和打击力度。教育广大农民群众遇到邪教活动要不听、不信、不传,挤压邪教生存空间。不给邪教滋生发展以罅隙,努力形成对邪教“人人喊打”的局面,彻底清除邪教阴霾,确保农村安定祥和。


(一)注重宣传阵地建设,建立多层次反邪教宣传教育格局


1.将反邪教警示教育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各类文化活动和科普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努力做到反邪教相关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农民群众辨别区分宗教和邪教之别,自觉抵御邪教侵蚀。开展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活动,用文艺作品、诗歌书画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文化形式开展识邪防邪教育。充分利用相关职能部门在乡镇、街道、村设立的文化广场、法制公园、文化中心、图书室等宣传平台,开辟反邪教宣传教育新阵地。同时,需要政府牵头协调司法、宗教、教育、民政、宣传、妇联、共青团、社会团体等有关部门互相配合,摧毁邪教组织架构,遏制邪教传播,降低邪教危害。全面推进反邪教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反邪教宣传格局。用先进文化引导农民群众的实践认识活动,自觉养成抵制邪教歪理传播与侵蚀,使邪教组织无机可趁,无处藏身。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反邪教警示教育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反邪教警示教育是提高广大群众辨别和抵御邪教能力的有效措施,是防范邪教、最终消除邪教的治本之策。面对群众的宣传,需要让他们知道哪些是邪教,参与邪教活动是违法犯罪的,触碰法律的红线必定会受到法律的严罚。因此,日常警示教育必须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一是教育群众,看清邪教的危害和本质;二是保护群众,让群众不触碰法律的红线;三是震慑邪教,不能让邪教组织在社会层面上滋事捣乱。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在内容上多元化,而要更加直观、易懂、生动。理论联系实际地为人民群众释疑解惑,这样才能让群众活学活用,入脑入心。如,有一次我们下乡到集市宣传解读反邪教相关知识的同时与群众互动,有群众提问,什么是邪教,没有听说过这个词。所以,我们要向群众讲明哪些是邪教、如何辨识邪教、每种邪教的特点是什么,又有哪些共性危害等,只有讲清这些现实问题,才能让群众保持清醒的头脑。另外,事实胜于雄辩,在宣传教育中我们不仅要讲知识、讲政策,还要讲事实案例,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触动群众心理,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例如,要讲讲邪教头目鼓吹的“世界末日”是一个怎样荒唐的谎言、“苏家屯活摘案”是怎样一出闹剧、那些杀害血亲、自残自焚的恶性事件是多么可怕的万丈深渊,让群众在这些真实的故事中认清邪教的丑恶嘴脸,在悲剧中本能产生对邪教的憎恶和抵制。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理论讲实践,才能在释疑解惑中深化情感认同,在上下求索中引导理性思考,在警示提示中增强广大群众的认知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


(二)宗教界要充分发挥以正祛邪的作用


邪教是社会毒瘤,对人类社会构成了极大的危害。邪教通常是打着宗教或气功的幌子,盗用宗教术语,歪曲宗教内容,断章取义,肆意篡改,借用宗教口号和名义编造歪理邪说,宣扬“真、善、忍”等思想,迷惑欺骗精神上需要安慰的人们,以救世主的招牌蒙骗群众开始,最后公开与社会为敌,与人类为敌,危害社会,残害生灵。邪教活动猖獗一时,对宗教形成冲击。正邪历来势不两立,邪教是全社会共同打击的目标,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而宗教界在反邪教活动中有着独特优势,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宗教界在遏制邪教发展蔓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宗教和睦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宗教反邪,可以加强对教徒的正信教育、对邪教说教进行批驳、对邪教痴迷者进行正确开导、戳穿邪教画皮,帮助群众认清邪教不是宗教,从而自觉远离和抵制邪教侵害,才能有效防范和抵制邪教发展与传播。常言道:真坏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假好人。邪教组织伪装性、欺骗性极强,人们难以识别宗教还是邪教,所以,宗教界的声音有着独特的说服力。宗教优势独显,信徒广阔、组织能力强,且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巨大。


(三)建立健全农村网络信息平台,构筑基层治理体系   


基层是与老百姓接触的第一站,是人民了解政府、政策的宣传重要窗口,也是政府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前沿。人民群众与政府日常打交道都是通过基层这个媒介,农村的村委会,他们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老百姓问题的接收者、解决者,是党和政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完善反邪教网格化,筑起反邪教“防火墙”。在县、乡镇、村实行网格化管理,要建立信息员和联络员制度,做到乡、村均设1至2名兼职情报信息员,建立健全反邪教例会制度、情况报告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形成情报信息网络,了解和掌握邪教组织活动动态,把邪教活动消除在萌芽状态。基于这一思路,构筑基层治理体系、优化基层治理结构、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注重发挥村“两委”班子在防范处理邪教工作中的作用,经常性开展入户走访。“两委”班子成员不仅要带头自觉地拒绝和远离邪教,而且要在反邪教工作第一线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勇于担当、敢作为、当先锋。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农村群众思想阵地,决不给邪教的歪理邪说可乘之机。


2.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才能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有项目、活动有场所。有条件的基层党组织,利用节假日、“三八”国际妇女节、“十一”国庆节等各种节日,以村(社区)为单位,举办大型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以强身健体为载体拉拢群众。有了这些活动,就能让人民群众远离迷信,大多数人的迷信思想,是从无知开始萌发的,只有科学文化才是战胜迷信最有力的武器,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提高思想境界,才能够战胜愚昧无知,摆脱迷信心理的纠缠。使全社会兴起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风气,进一步铲除滋生邪教的土壤,绝不让邪教乘虚而入。


3.情系人民群众,共筑“防邪墙”工作网络。一是密切联系群众,形成完善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各地的乡村干部要经常深入村户,认真开展对邪教组织排查工作。要把反邪教工作与群众性工作结合起来,走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经常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是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要把它与反邪教工作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是切实依靠群众,构筑全方位防范网络。在与邪教组织的斗争中,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全方位防范网络,营造一个“人人参与,家家拒邪”的良好防御氛围。三是深切关心群众,建立反邪教教育工作网络。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对已转化的邪教组织成员要继续进行跟踪帮助教育,巩固教育转化成果;对中毒较深,比较顽固的人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采取分期分批小规模办学习班(谈心)的方法,耐心地有理有节地向痴迷者讲解邪教组织的危害、反动本质以及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使他们早日远离邪教组织。为了防止已经脱离邪教组织的人员出现思想反复和行为反弹,还要建立帮教的长效机制,树立帮教到底的责任意识。只要我们时刻心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始终依靠群众,组织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就能在农村的反邪教工作中取得重大的胜利。


编辑:暄暄

终审:曙光


分享到: